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风的急救

2017年11月15日 91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卒中。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抢救方法很关键,若不得法,则会加重病情。

中风可分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溢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迅即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

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数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

<急救方法>


发生中风时,病人必须绝对安静卧床(脑溢血病人头部垫高),松开领扣,头和身体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急送就近医院救治。同时要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病情加重和抢救失败。

<预防方法>


1.卒中预防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和其他疾病一样,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的措施是寻找和去除危险因素,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脑梗死等),防止再次发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再发卒中的唯一有效方法。

2、如何进行二级预防?

1)控制疾病所致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血液的高凝状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小板聚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目前均被视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本身就是预防性治疗卒中。
2)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卒中二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如: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戒烟、酒等。
3)对于血管源性病变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对于心源性病变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
4)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化验检查。
5)根据自身情况加强锻炼,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3、卒中二级预防的认识上常见误区有哪些?

担心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及缺乏对阿司匹林长期治疗有益的信心,是患者未坚持阿司匹林长期治疗的主要原因,但药物治疗的不充分将导致这些心血管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增高。比如老年患者因更多地担心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而放弃阿司匹林治疗,甚至许多患者及其家人认为每半年输一次液就能预防脑梗死复发,这种认识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上,这种做法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造成大量的医药浪费。因此,强化对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教育非常重要。

4、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哪些?

1)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潘生丁、培达
3)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噻氯匹定(抵克立得)、氯吡格雷(波立维)
4)静脉用抗血小板药物:奥扎格雷

5、对于心源性栓塞的卒中患者怎样进行二级预防?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关系密切。有心脏病的人发生卒中危险比没有心脏病的人高2倍以上,特别是有房颤的病人。
建议:
1)成年人(>=40)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的心脏病患者,积极找专科医生治疗;
3)对于非瓣膜病的房颤患者,有条件可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需要检测凝血指标,也可以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冠心病人也应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6、如何认识卒中的复发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果出现突发的肢体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眩晕、行走摇晃、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急救至有CT、MRI等设备并配备神经内外科专科医生的医院,以便得到快速有效规范化的治疗。即便这些症状在短时间内好转或消失,也应到医院诊治,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卒中的一种表现),如果忽视,就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永久性脑梗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