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如何治疗和护理——让宝妈宝爸们操碎心的宝宝湿疹😭!

2017年08月25日 965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半岁后逐渐减轻,1岁半后大多数病儿逐渐自愈。皮疹呈多中形态,伴有瘙痒、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累及全身。皮疹形态开始为散发小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可见小水泡,黄白色鳞屑及痂皮。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它的发生除宝宝接触了过敏物质,如奶、鱼、虾、肉、蛋等中的蛋白质外,还与宝宝皮肤娇嫩、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有关。此外,机械性摩擦、肥皂、唾液、溢奶等的刺激也是一种诱因。
      婴儿湿疹分为三型:一是脂溢型:多见于生后1~3个月,以颜面部为主。皮肤潮红,覆盖黄色油腻性鳞屑。二是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者。表现为开始在头面部,以后可蔓延全身。面颊出现红色小丘疹,小水泡及红斑。可有红肿、糜烂、渗出,黄色结痂。三是干燥型:多见于6~12个月,出现在面部、躯干、四肢两侧。表现为丘疹、红肿鳞屑及结痂。
♥  婴儿湿疹4大原因
  婴儿湿疹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时难于明确。常见有4种原因如下:

▲遗传因素
       湿疹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曾患有过敏性疾病,或曾得过湿疹,那么小宝宝得湿疹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食物因素
        对于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牛奶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极易引起过敏,是宝宝染上湿疹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妈妈食用鸡蛋、鱼、虾、蟹、巧克力、果糖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根除宝宝湿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过敏的物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湿疹,羊毛织品、人造纤维衣物、花粉、螨虫、汗液、尿液、空气干燥等都可能引发湿疹。
 ▲精神因素
        情感因素也会让宝宝受到影响而患湿疹,精神紧张会使湿疹加重。
      

        在马琳教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编写的《儿童皮肤病学》里写到:湿疹是一种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的皮肤瘙痒、易复发……国际大多数学者认为,湿疹只是目前无法明确病因的皮炎的暂时诊断,由于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许多湿疹样表现的疾病其病因已明确或有特定表现,而逐渐从“湿疹”中独立,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现在的观点认为大部分的婴儿湿疹就是特应性皮炎或归结于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的诊断范围应该放宽,特别是有家族史(有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也被称为特应性湿疹,在儿童期的表现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婴儿湿疹。它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表现为瘙痒、干燥和炎症,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在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顽固或者成年发病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比以前估计的多。

      特应性皮炎的危害不止仅仅累及皮肤,相当一部分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等一系列过敏性的疾病。这些病痛的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这对于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每每看到孩子瘙痒难耐,不停的搔抓、哭闹,家长们恨不得把疾病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为了缓解孩子的痛苦,很多家长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甚至是一些偏方、秘方。可最终的结局,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愈演愈烈。本来只是少量的斑斑点点,到最后有些孩子会出现大片的红斑、渗出甚至是感染。

♥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减少疾病的反复呢?
      这就要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谈起。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是由于特定的遗传背景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丝聚蛋白对于角质层内角蛋白纤维的交联至关重要。特应性皮炎患者表皮内丝聚蛋白存在缺陷,导致天然保湿因子减少,皮肤表面PH值升高,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其最终的结局是水分丢失,皮肤干燥,外界的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更加容易进入体内。这样会导致患儿体内的免疫状态出现了Th2/Th1的失衡,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病情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是保湿。结合特应性皮炎研究的其他最新进展,我们提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原则。

♥湿疹(特应性皮炎)治疗原则:浴、润、衣、食、药。
1洗浴
对于要不要洗浴,不但家长的意见不统一,很多临床医生的表述也各有差别。有的人要求清洗,也有的医生要求少洗澡。实际上适当的、正确的洗浴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夏天,由于温度较高,孩子经过一天的玩耍,出汗会很多。大家切记,汗液会加重病人的瘙痒感,因此我们鼓励家长给孩子每天进行一次洗浴。但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水温适宜,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病情缓解,以孩子能耐受的温水为宜;②洗浴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10-15分钟;③应避免各种刺激,比如使用肥皂、泡泡浴以及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等;④如果有感染的情况,可以在浴液中加入适当的杀菌剂。

2润泽
清洗之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时使用保湿剂。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一样,特应性皮炎皮损部位使用保湿剂应作为治疗的头等大事。可以用干毛巾将身体表面的水擦干,在皮肤湿润的时候使用保湿剂,效果最好。使用的时候,应从颈部向下,均匀涂抹,依次为躯干、上肢和下肢。使用润肤霜后20分钟,才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保湿剂:如凡士林、甘油、尿素、聚乙二醇、乳酸、神经酰胺等加入润肤剂后可以提高角质层的保湿能力。有些市售产品中含有成膜剂,可以使皮肤避免直接接触外界过敏原或刺激物质。并有一定的保湿能力。我们家庭中常备的椰子油、葵花籽油也有一定的保湿效果。

3衣物
穿着合适的衣服对于病情的控制也很重要。我们推荐孩子应该穿着丝绸或者纯棉的衣服,尤其是内衣。市面上销售的粘胶材质的防护服,柔软丝滑,对皮肤没有刺激,同样值得推荐。

4食物
说到食物,就要谈到中国人最常谈论的“忌口”。有些家长盲目忌口,搞的整个家庭谈食色变,每天为了吃什么、不吃什么苦恼。

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豆类、坚果)会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产生影响,但更多的是引起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部分3岁以下的儿童有可能会因部分食物触发消化道反应,但这种食物不耐受现象是暂时的,数月后会自动缓解。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提及以下过敏原的检测。尽管患者血清中针对食物、花粉、猫和屋尘螨的IgE抗体升高,但事实上这些过敏原并不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点刺试验对临床判断过敏原意义不大,因为其中有很多假阳性结果。特应性RAST试验同样不能证明哪种过敏原就是皮炎的诱因。目前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一周(此时病情通常会减轻),然后重新接触或摄入,如果病情加重,则可以对过敏性进行证实。

呼吸道过敏原可以导致哮喘和枯草热,但这些大都是急性反应-鼻部卡他症状、眼睛水肿、打喷嚏或者喘息。环境过敏原(猫、屋尘螨)大都难以避免。因此我们不主张盲目忌口。

5药物
药物治疗我们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外用药包括激素制剂和非激素制剂。常用的激素制剂包括:地奈德、尤卓尔等弱效激素,非激素制剂包括他克莫司乳膏和吡美莫司乳膏。

口服药最常应用的抗组胺药。除此之外,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肠道益生菌以及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对病情的控制也是有帮助的。


注:
  ①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②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③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④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⑤给宝宝穿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⑥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⑦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呵护宝宝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适当外用保湿剂(凡士林或甘油)就可改善。
  ●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婴儿湿疹发病急性期应避免接种疫苗,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脑疫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