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痤疮中医分型证治与食疗

2015年04月24日 72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辨证论治】

       可应用清肺愈痤方(黄芩10g,枇杷20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15g, 赤芍10g,甘草9g),结合临床按以下四种证型及症状辨证加减。

(一)肺经风热证

       症候:见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或觉痒痛,鼻息气热,舌红、苔薄,脉数等。多为Ⅰ、Ⅱ级痤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赖梅生

       治则:疏风清热。

       治法:

       1.内治法

      (1)药物

       汤药:清肺愈痤方或枇杷清肺饮加减:加桑白皮10g,白蒺藜20g,连翘10g

       成药: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饭后服。

      (2)食膳

       芹菜雪梨饮:芹菜100g,雪梨130g,西红柿150g,柠檬 30g。将上四味同捣烂,绞取汁饮服,每日1剂。

       薏米绿豆汤:绿豆20g,薏米50g。两物同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

       杷叶石膏粥:枇杷叶10g,菊花6g,生石膏15g,粳米50g。先将前三物水煎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粥后服食,每天1剂。

       枇杷薏米粥:生薏米10g,鲜枇杷60g(去皮核),枇杷叶10g。先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5min,捞去渣后,纳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入其中搅匀。

       2.外治法

      (1)洁面祛脂法

       热水清洗面部数次,让毛囊口充分开放,取祛脂控油类清洁产品(洁面乳、硫磺皂等)适量,双手搓揉起细泡沫,均匀涂擦于面部,轻轻按揉面部油较多处,约20~60秒(根据面油多少自行调节按摩时间),用热水洗脸数次,清洁面部及毛囊中的油脂,然后用冷水洗脸数次,干净毛巾擦干,涂收缩水,以收缩毛孔。洗后若局部皮肤干燥,应适量用一些保湿、润肤类化妆品,以减少内源性油脂的反馈性分泌。每天1-2次。

      (2)药物

       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磺各等分,研极细末,用凉开水、茶水或蜂蜜调敷,每日l~2次,每次60min;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搽,次日清晨洗掉。

      (3)针灸

       刺络拔罐: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O~15min,出血1~3ml。3日1次,10次为1疗程。

       自血疗法:静脉采血2ml,常规消毒皮肤后,双侧足三里各注射1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丹参穴位注射:常规消毒皮肤后,双侧足三里各注射丹参注射液1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耳穴压豆:二耳轮换,3日1次,5次为1疗程。

      (4)气功法(《中医美容学》)   

       ① 姿势:站、坐、卧均可,双眼微闭,舌抵上腭,从头面、上肢、胸、背、腰、腹、大小腿、足部全放松。   

       ② 呼吸:为鼻吸鼻呼,缓、细、匀、静、绵、深、长。   

       ③ 意念:先意头部,然后意念脸面十分光滑,痤疮已经消失。反复默念10~15min。

       ④ 每日早、午、晚各练1次,每次练10~15min。如痤疮不严重,可于收功后干浴面36~100次。练功数月,痤疮状况可得到改善。

(二)脾胃湿热证

       症候:皮肤油腻,间有脓疱、结节,或伴口臭,纳呆腹胀,便秘溺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脓疱囊肿,病情缠绵,皮疹此起彼伏等。多为Ⅱ、Ⅲ、Ⅳ级痤疮。

       治则:清热利湿。

       治法:

       1.内治法

      (1)药物

       汤药:清肺愈痤方或茵陈蒿汤加减:加茵陈15g,滑石30g,枳实12g

       成药: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饭后服;防风通圣丸,6g,每日2~3次,口服。

      (2)食膳

       忌食高脂类食物,如猪油、奶油、肥肉、猪脑、猪肝、猪肾、鸡蛋等;忌食腥发之物,如海鳗、海虾、海蟹、带鱼、牛肉、鹅肉、羊肉、狗肉等;忌高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忌食辛辣之品。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食疗方法:

       ① 海藻薏苡仁粥:海藻10g,昆布10g,甜杏仁10g,茅根 15g,薏苡仁50g,将前4味药加水1000ml,煎取汁500ml,用药汁与薏苡仁同煮成粥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用20剂。

       ② 绿豆薏苡仁汤:将绿豆、薏苡仁各25g,山楂10g,洗净,加水500g,泡30min后煮开,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min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

       ③ 凉拌三苋(《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鲜苋菜100g,鲜冬苋菜100g,鲜马齿苋100g,调料适量。将3物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人冷水中5~10min,取出控去水,切段,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2.外治法

       参见“肺经风热”型外治法。药物不同之处如下:

      (1)颠倒散中加黄连、苦参以加强清热燥湿。

      (2)脓头、丘疹红肿明显时,可换用外用紫金锭外用(用炉甘石洗剂下层调涂患处,每日3次。)

(三)冲任不调证

       症候:可见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经来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红、脉弦。偏阴虚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烦热、口干渴等。偏阳虚者,常见四肢不温,平素畏冷,面色白,唇淡,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舌淡暗,苔白,有齿印,脉沉。

       治则:调和冲任。

       治法:

       1.内治法

      (1)药物

        汤药:

        偏阴虚者:清肺愈痤方+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生地20g;或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偏阳虚者:清肺愈痤方+仙茅12g,仙灵脾10g,熟地20g。

        成药:

        偏阴虚者:知柏地黄丸,9g,每日2次,口服;

        偏阳虚者:龟鹿补肾丸,9g,每日2次,口服。

       (2)食膳

       生地麦冬大骨汤:生地15g,麦冬30g,杞子15g,生姜10g,大骨500g。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烧开,后慢火炖1小时,加入盐少许调味即可。适宜阴虚体质患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g,生姜20g~50g,红枣10枚,麦冬30g,羊肉500g。羊肉用开水焯掉血水后,放入炖锅,加入上述药料,加开水适量,武火烧开,后慢火炖1小时,加入盐少许调味即可。适宜阳虚体质患者,平素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者。每周1次,常于冬季服用,畏冷等症状消失后不可再服,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2.外治法

       同“肺经风热”型。

(四)痰瘀凝结证

       症候:皮疹旷久不愈,色暗不鲜,坚硬疼痛,或伴结节囊肿、瘢痕与色素沉着,舌黯红,脉滑。多为Ⅲ、Ⅳ级痤疮。

       治则:化痰软坚,活血化瘀。

       治法:

       1.内治法

      (1)药物

       汤药:囊肿者:清肺愈痤方+浙贝20g,薏苡仁30g,法夏10g。   

       结节者:清肺愈痤方+皂刺10g,白僵蚕10g,莪术10g。

       成药:小金丸(小金丹)。打碎后口服,每次1.2~3g,每日2次。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饭后服。丹参酮胶囊,一次4粒,一日3~4次,口服。

      (2)食膳

       山楂桃仁粥(《养颜与减肥自然疗法》)山楂、桃仁各10g,荷叶半张,粳米60g。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痰淤凝结者所致的痤疮。 

       绿豆薏苡仁防痤汤:将绿豆、薏苡仁各30g,浙贝15g,山楂10g,洗净,加水500ml,泡30min后煮开,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min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

       黑豆益母草粥:黑豆15g,益母草30g,桃仁10g,粳米25g,红糖适量。 将益母草、桃仁用水煎煮30min,滤出药汁,再将黑豆加药汁和水煮至八成熟,下粳米煮粥,粥烂加糖即可食用。早晚各服用1小碗。

       2.外治法

       基本同“肺经风热”型,在下列方面适当调整:

      (1)药物

       复方颠倒散:大黄30g,硫黄30g,浙贝30g,僵蚕30g,轻粉10g,研极细末,用凉开水、茶水或蜂蜜调敷,每日l~2次,每次60min;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搽,次日清晨洗掉。

      (2)针灸

       火针疗法:取每个结节或囊肿顶部中央及基底部。面部痤疮患者取仰卧位(颈背部皮损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颈部端,充分暴露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左手持酒精灯(酒精灯内酒精装1/3即可),尽可能接近施术部位,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置针于火焰的中焰,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把针烧至发白。左手持酒精灯微向外移,烧针后右手运用手腕力量,持针迅速垂直刺入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皮损为结节坚硬者,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不挤压;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用棉签轻轻挤净囊内物,消毒棉签沾干并轻按针孔,酒精再次消毒,暴露针孔。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

      (五)按症状辨证用药加减法

       1.皮肤油脂多或舌苔厚腻者,加薏苡仁30g,苍术10g,陈皮10g。

       2.大便燥实硬结者,加大黄6g。

【西医药治疗】

1.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2.红霉素、四环素0.25g,每日4次,口服。

3.面部皮损可外涂达芙文凝胶,每日1~3次。头皮皮损用采乐洗发液外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