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遗传代谢性肝病-糖原累积症

2020年04月16日 94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一个很好的同学,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爸爸,打电话跟我咨询,说孩子最近吃东西不香,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脏肿大,转氨酶高,问怎么回事。平时对儿童肝脏疾病见的不多,我起先按照成人肝病的诊断思路进行筛查,建议他带孩子去医院化验肝炎病毒、自身免疫抗体等常见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结果都是阴性的,随后才想到有没有可能是代谢性肝病的可能,建议他进一步检查血清铜蓝蛋白、血糖、血脂等指标,指标提示患儿有低血糖,初步考虑糖原累积症可能,最后进行了肝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后明确诊断糖原累积症Ⅰ型。因同学知道我是搞肝移植的,马上问我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做换肝,一下把我问住了,因为我对于儿童代谢性肝病确实了解的不多,我答应回去好好读读书再来回复他,这篇小文章也算是留给自己的家庭作业了,今天我们就聊聊遗传代谢性肝病—糖原累积症的一些特点和治疗原则。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我们都知道葡萄糖是我们人体能量代谢的原材料,而糖原是葡萄糖的贮存形式,是机体需要葡萄糖时的缓冲剂,即当食物产生的葡萄糖过多时就会变为糖原储备起来,当体内葡萄糖耗竭时糖原就会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所需。糖原能维持我们体内血糖的稳定。
糖原含量最丰富的是肝脏和肌肉。如果参与糖原合成、降解或调节的蛋白质发生基因突变,丧失其功能,就会导致多种遗传性糖原代谢病,其中引起糖原储存异常的疾病称为糖原累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GSD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导致疾病的酶缺陷得到确认的年代顺序进行编号。糖原累积症I型(GSD-I)是一组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α系统缺乏导致的相关疾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糖原累积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因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最丰富,因此肝脏和骨骼肌也是糖原代谢病最常累及的部位。
肝脏受累的糖原代谢病的主要表现为空腹低血糖和肝肿大,患者的症状随着进食或给予葡萄糖而改善,患儿可能有体重增加不良,但发育往往正常。而肌肉受累的糖原代谢病的主要表现是肌肉痛性痉挛、运动不耐受和易疲劳、进行性肌无力和不同程度的心脏受累(心肌病和传导障碍)。
如果低血糖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临床表现矮小,幼稚面容。糖代谢紊乱会继发其他代谢紊乱,例如引起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高乳酸血症等。它的长期并发症包括肝腺瘤、痛风、肾功能损害、贫血、骨质疏松、卵巢囊肿、肺动脉高压、胰腺炎和糖尿病等。

糖原累积症Ⅰ型该如何治疗?
因为该病的主要危害是低血糖造成的,所以治疗的原则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如果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儿智力缺陷,而只要保证血糖平稳,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完全正常,能保证患儿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发育。
一般可通过饮食调节来预防低血糖发作,例如频繁进食、摄入慢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玉米淀粉)、限制摄入果糖和半乳糖(防止乳酸酸中毒)等方法。需要提醒的是有时低血糖发作是没有症状的,因此需要对血糖进行定期动态的监测。
另外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治疗继发的代谢紊乱,例如应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改善高尿酸血症,降脂药物改善高脂血症。

那些情况下需要肝移植治疗呢?
如果饮食调节失败,代谢控制不佳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时就可以考虑肝移植治疗。
另外,糖原累积症Ⅰ型远期有形成肝腺瘤的风险,腺瘤本身是良性的,但有恶变的风险,如果患者出现肝脏多发腺瘤或怀疑部分已经恶变时应考虑肝移植手术治疗。
糖原累积症Ⅰ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对其并发症的控制和预防,通过对饮食严格的控制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儿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这篇小科普能帮助到我的那位好同学爸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