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走近中医之肺癌(三)

2024年06月19日 1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土牛膝、射干、马勃都作用于咽喉肿痛

1)    土牛膝:治疗咽喉肿痛效果好

2)    射干:泻肺中实热,现代研究表明其能清除上呼吸道炎性渗出。

3)    马勃:宣肺疏散风热而利咽喉 

 

2.   玉蝴蝶、蝉蜕都用于治疗声音嘶哑

1)    玉蝴蝶:治疗声音嘶哑比胖大海好

2)    蝉蜕:治疗声音嘶哑之要药,开音效果好。

 

3.   紫菀、款冬两种均能降肺气而止咳

1)    紫菀:润而不燥

2)    款冬:温而不燥

3)    二者配伍作用于痰黏而难咳出者

 

4.   防风、仙鹤草                                          

1)    防风:乃风中之润剂,能防止风邪侵袭:

外感风邪

风湿痹痛

皮肤瘙痒:过敏性疾病可用sao'ya

2)    仙鹤草: 现代研究其能抗过敏。

 

5.   白前、前胡、百部

1)    白前走里:

作用:清肺降气,重在降气

气降痰自清(与寒热无关)

慢性期用白前(久咳)

2)    前胡走表

作用:宣散风热,重在宣肺

急性期用前胡

3)    百部重于润

作用:润肺止咳

可以治疗各种咳嗽,不论寒热、新久、虚实、内伤外感均可,尤以燥痰为佳。

 

6.   桔梗

桔梗是一味刺激性祛痰药,有升提宣散作用。

咳嗽初期可以服用,但对于久咳者会使肺气上升,加重咳嗽,不宜使用。

 

7.   川贝母、浙贝母

1)    川贝母:性微寒,寒性小,偏于润肺,故多用于肺燥咳嗽

        (二母散:川贝母+知母。作用于阴虚内热咳嗽)

2)    浙贝母:性寒,寒性大,偏于治疗有形之痰。(如消瘰丸)

 

8.   紫苏

性温:紫苏现代研究表明其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

有宣发肺气的功效

 

9.   地龙、穿山龙能治久咳不愈

1)    地龙:能活血,故能治疗久咳不愈

2)    穿山龙:有很强的镇咳作用,也能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

 

10.  半夏、天南星、枳实

1)    半夏:用于湿痰、寒痰

2)    天南星: 偏于风痰

3)    枳实:泻痰如冲墙倒壁效果显著(如导痰汤、温胆汤、清肺化痰汤)

 

11.  白果,胡秃子叶

1)    白果:平喘效果好,用于肺虚久喘,能敛肺气平喘,无寒热之分。

2)    胡秃子叶:味酸,性温,故能温肺敛肺,用于虚寒性气喘。

          

 

12.  咳痰黏稠时配用中药

1)    丹参、红花、当归为活血药,能稀化痰液

2)    旋复花能治痰黏如胶漆

3)    海浮石能治痰结如硬块

4)    牛蒡子、蝉衣、白僵蚕也能治疗痰黏不易咳出,如为热痰粘黏则用天花粉、平地木。

 

13.  天南星、胆南星

1)    天南星:治黄痰首选

2)    胆南星:治经络治痰,广义之痰

 

14.  桑白皮、枳实

1)    桑白皮:泻肺水(现代研究表明桑白皮有利尿导泻作用)

2)    枳实:泻肺痰

 

15.  银花、连翘

1)    银花:既能解卫分、气分之热,也能解血分之热且能凉血。

2)    连翘:有升浮宣散之力,治疗血凝气聚,为治风热之要药,退热快

(*两者配伍可以治疗一切外感咳嗽、细菌、病毒感染 ,也可以用于温

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

 

16.  贯众

1)    贯众可用于真菌感染

 

17.  金蝉花、冬虫夏草

1)    金蝉花、冬虫夏草都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肿瘤作用。

2)    金蝉花可以代替冬虫夏草,但金蝉花性寒,虫草性温,故体寒者用虫草,体热者用金蝉花。

 

18.  海藻、昆布

1)    海藻及昆布偏于治疗有形之实证(痰饮),昆布作用强于海藻。

 

19.  细辛、五味子

1)    细辛:开宣肺气

2)    五味子:敛肺气

(常配伍使用,一张一敛使吸气充分)

*肺主气,司呼吸:敛则呼出,张则吸入。

 

20.  桑白皮、车前子

       桑白皮及车前子二者均能利水。

1)    桑白皮:利于利水之上源,偏于肺

2)    车前子:利于利水之下源,偏于肾与膀胱。

 

21.  桑白皮、地骨皮(泻白散)

1)    桑白皮及地骨皮均能清肺中火热。

2)    桑白皮:入肺经气分,泻肺中实火

3)    地骨皮:入肺经血分,降肺中伏火

 

22.  补三焦之阳常用中药

1)    补上焦之阳:细辛、半夏

2)    补中焦之阳:干姜、吴茱萸

3)    补下焦之阳:附子、肉桂

 

23.  肺气虚损

1)    咳嗽者,肩背酸楚,乃肺气虚损,痰饮停肺所致。

2)    茯苓丸治之(半夏、茯苓、枳实、元明粉)

 

24.  肾阳不足

1)    咳嗽者,背冷,乃肾阳不足,痰饮内停所致。

2)    鹿衔草、独活治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