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耳痛、耳溢液最常见疾病之急性外耳道炎

2016年11月05日 7661人阅读

急性外耳道炎:
常继发于细菌感染,病人多就诊于基层医疗单位。常见症状包括耳痛、耳部溢液、瘙痒和耳聋。典型病例中,体检可见外耳道水肿,伴或不伴红斑和溢液,鼓膜多正常。耳屏触痛是重要的临床体征,触诊耳屏可致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通常外耳道炎可导致剧烈的外耳道狭窄、软骨膜炎、耳廓和周围皮肤的蜂窝组织炎。急性外耳道炎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外耳道创伤(耳塞或擦伤),外耳道进水,异物(如助听器),耳道湿疹,免疫系统下降(如糖尿病)等。常见病原体包括铜绿假单胞杆菌(20~60%)金黄色葡萄球菌(10~70%)。耳霉菌病少见,但也是造成外耳道炎症的重要病因,在复发性外耳道炎症患者中需提高警惕。

该患者应如何处理?
预防外耳道进水,局部抗生素治疗,镇痛。处理涉及多个方面。应强调预防耳部进水的必要性,使用耳塞或头巾防止洗澡时外耳道进水。镇痛也很重要,因此时患者疼痛剧烈,多可影响睡眠。急性外耳道炎患者常得不到恰当的治疗。研究发现约45%患者的处方为口服抗生素。典型病例的治疗主要应是7~14天的局部抗生素耳滴。英国公共卫生建议将2%乙酸滴耳剂作为首选治疗。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均可局部使用。由于氨基糖苷类的耳毒性,应避免在鼓膜穿孔的病人中使用。研究发现,局部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和乙酸滴剂的治疗效果相当。局部用药一般72小时内可见症状好转,完全康复需2周时间。耳拭子仅适用于局部治疗无效、疾病复发或怀疑坏死性外耳道炎和曾有耳部手术者。急性外耳道炎相关的感染和蜂窝组织炎可蔓延至耳廓和面部。此时需用口服抗生素,若病情未见快速好转,可降低转上级医院。

你应给患者什么建议?
预防水进入外耳道,坚持局部治疗,若症状加重或出现任何其他问题,及时复诊。要确保患者对局部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沟通是关键。研究显示仅40%患者坚持局部滴耳液治疗。医生应建议患者面向健侧侧躺,以使患耳朝上。若家属帮助患者滴耳,药物滴入后,患者需保持侧躺姿势10分钟,同时可按摩耳屏。防止水进入耳朵很重要,医生应建议患者不要游泳,洗澡时可用耳塞、头巾或涂上凡士林的棉花堵住耳朵。外耳道暴露于水中可破坏耳垢形成的正常酸性环境,而酸性环境可降低感染的发生。因此,通常认为避免外耳道对水的暴露可降低急性外耳道炎的发生率。要强调急性外耳道炎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或耳屏红斑或颅神经体征时尽快复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