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河南林县食管癌的历史……

2018年08月02日 59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河南林县食管癌的历史……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角的太行山东麓,西部与北部分别同山西省、河北省接壤。境内丘陵遍布,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丘陵、山区占86%,年均降水量不足600毫米,且大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旧社会在林县广为流传的民谣:“大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对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膈食病”即食管癌在林州高发,林州历史上流传的“气臌痨伤膈,阎王请就的客,吃了秋吃不了麦”,得了病没办法治疗,只能活活等死。

建国以前,林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极端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1951年1月,林县人民政府成立卫生科,同时成立林县卫生院,这是林县最早的公立医院。1954年林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首例阑尾炎手术,两年后该院购置安装了第一台100毫安X光机。1958年迁至县城东大街即现在的太行路,开辟了林州卫生事业的新篇章。

1954年年仅26岁的杨贵担任林县县委书记,他上任后,徒步下乡调研,走村串户,了解困苦。在经过细致调查,摸清情况后,及时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上,杨贵饱含深情地说:林县县情可概括为“三不通”,一是水不通,二是路不通,三是食管不通,缺水、无路、食管癌病人多。治山、治水、修路、防止食管癌等地方病,是我们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出了水通、路通、食管通的“三通”工作思路。

1957年11月,杨贵作为河南省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在11月10日的会议上,杨贵首次登上了全国大会的讲台,向中央领导汇报介绍了林县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水源奇缺,食管癌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时,使与会领导和代表深感震惊。11月15日,周总理看到林县严重缺水和食管癌等地方病发病较高的情况,当即派国务院办公厅的同志专门找杨贵祥细了解情况。

1958年8月10日,周总理派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现肿瘤医院)院长李冰到林县调查,李冰传达了周总理对食管癌等疾病要“摸清情况,研究出对策”的重要指示。1959年,北京阜外医院吴英凯院长、日坛医院黄国俊教授也奉周总理的指示先后到林县实地调查食管癌发病情况。1959年7月,受河南省政府的指派,河南医学院由闫静启、杨文献、刘芳园、王瑞林、梁尊时等十几位专家组成的调查组深入林州山区,进行食管癌流行分布调查,11月份由刘芳园任队长的河南省医疗队开始长驻林县从事食管癌的系统研究,并帮助县医院逐步建立了内科、胸外科、检验、药理、病理、放射等科室,开展食管癌及常见病的治疗。1959年冬天,中共林县县委决定成立林县食管癌防治委员会。

李冰、吴英凯回到北京,向周总理详细汇报了在林县的调查情况。周总理责成日坛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长驻林县,在现场开始进行食管癌防治研究。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由哈献文、王建璋、杨简、张大为、王国清、胡育华等组成的医疗队来到林县,进行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1969年,又根据周总理“对肿瘤应研究根治办法”的指示,组成驻林医疗队,以姚村公社为基地,开展了系统的食管癌科学研究。同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医研究院、河南中医学院、安阳地区医院也组成医疗队进驻林县,开展了多学科的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

至此,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支持、主导下,全社会参与的食管癌综合防治工作在林县大地正式拉开了序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