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秋燥”与“干燥综合征”

2018年11月06日 112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立秋之后,阳收阴长,天气转凉,雨水减少,萧瑟燥凉,此时燥邪伤人是其主要特点,故有“秋燥”之称,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统称为“秋燥症”。《素问》中记载“肺主秋,秋属燥,五行归金,在人主肺”“燥胜则干”就充分说明了秋燥易伤津损肺,秋燥伤人,常常会出现干燥少津的临床症状,如口鼻干燥,口唇干裂,喉咙干渴,咽痛、口腔溃疡,眼睛干涩,皮肤紧皱粗糙,大便干结等,并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而出现干咳,或诱发哮喘、秋季腹泻等疾病,所以常有“多事之秋”之说。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范永升

然而有一种疾病与“秋燥症”相类似,也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它就是“干燥综合征”。如果出现口干舌燥,喝水也不解渴;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咽干唇燥,吞咽食物都困难;眼睛干涩、灼热、发痒、眨眼时疼痛似有异物;便秘、反复的腮腺肿大等等。如果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就要警惕“干燥综合征”的发生。    

“干燥综合征”和“秋燥症”虽都有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及便秘等症状,但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泪腺、唾液腺、汗腺、皮脂腺等,引起眼干口燥等症状。本病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表现为“重女轻男”,患者中女性占到了9成以上,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由于“干燥综合征”导致唾液及泪液分泌的减少,常常会诱发各类口腔和眼科疾病,严重者可出现猖獗龋齿(多个蛀牙及牙齿呈片状剥落)、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失明,皮肤瘙痒也是一个重要特征。女性患者还会出现特有的阴道液体分泌减少,自觉干涩,影响性生活。“干燥综合征”还会累及其它系统和脏器,如肺脏、胃肠道、肾脏、关节、肌肉、血管等,造成诸多的临床改变,如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萎缩性胃炎、肾小管性酸中毒、关节炎等等,其中肺脏是最易累及的脏器之一,与中医的“燥易伤肺”的理论相吻合。“干燥综合征”可单独存在,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也可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以防累及内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秋燥也会引起眼干、口干、皮肤干等症状,许多患者很容易误认为是“秋燥症”。“秋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口眼干燥,但其程度一般没有“干燥综合征”重,同时不会累及内脏系统,通常情况下可根据这些差别作一简单的鉴别。但在很多情况下,“干燥综合征”症状表现复杂,还要与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糖尿病等疾病相鉴别,患者本人很难判断,此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除了一些常规检查外,还必须做泪腺、睡液腺分泌功能检查、抗核抗体(ANA)、抗SSA及抗SSB抗体、免疫功能、类风湿因子检测等。必要时可以做唇腺活检,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秋燥症”和“干燥综合征”不仅病理性质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一般“秋燥症”只要注意适当多饮水,饮食上少吃或不吃燥热之品,而适当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萝卜、莲藕、荸荠、蜂蜜等,必要时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调理,服用一些养阴润燥的中药后,往往就可以缓解秋燥症状,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秋燥的症状也会得到自然改善。“干燥综合征”则不然,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病科就诊,请医生给予治疗,包括局部替代治疗和全身治疗。因泪液分泌少而致眼干明显者,可外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以减轻干眼症状,并可预防角膜损伤;因唾液分泌少者,饭后要及时漱口或嚼口香糖以防止蛀齿;同时还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口服药有羟基氯喹、白芍总苷等免疫调节剂,少数症状重者还需服用糖皮质激素甚至细胞毒药物。此外中医药对本病通过辨证治疗,在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疗效。    

“秋燥症”和“干燥综合征”虽然病理性质大不相同,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却十分相似。入秋后,天气干燥,秋燥往往会诱发或加重“干燥综合征”的症状。秋燥会使皮肤毛孔收缩,皮肤表面的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从而使得皮肤表面得不到足够水份的润养,从而加重“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燥”的症状。那么受到秋燥困扰的人群,特别是“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在秋燥季节补充水分保持湿润?首先,每天要适当多饮水,多食用一些水份丰富的瓜果蔬菜,如雪梨、萝卜、莲藕、荸荠等;其次,洗澡不可过勤,以免使皮肤变得更为干糙、瘙痒,同时洗澡时水温不宜过热,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特别是在浴后要使用保湿剂,以缓解皮肤干燥症状。此外,也可通过食疗来减轻秋燥的伤害,如选用药食两用的滋润之品煮粥食用,如百合、银耳、芝麻等等。只要注意了这些,就可以帮助干燥综合征病人安然度过秋燥时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