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血栓有害人体健康,虽然易患但也易防!

2017年09月07日 14021人阅读

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凶险的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致病源头——血栓,其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血栓这一词,那么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哪些人容易招上血栓呢?如何才能够预防血栓在体内的形成呢?本期我们就来专门说一说。


人体内遍布血管,如果把人体内的血管全部连接起来,足足有9.5万公里,这个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多。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管中形成的“血块”。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血栓会自然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久坐不动以及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体分解血栓的速度会变慢。血栓形成不能及时的分解掉,就会附着在血管壁,并且还会随着血液流动而移动。

血栓类疾病一般分为两类,即动脉血栓类疾病和静脉血栓类疾病。

动脉血栓
血栓发生在动脉,导致供血的器官或组织严重缺血或血流中断,如脑供血不足、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动脉血栓引起的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逐渐向远处伸延。约20%病人最先出现症状是麻木,而疼痛并不明显。


静脉血栓
血栓发生在静脉,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水肿和静脉功能不全等。一侧肢体突然肿胀,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临床上常见的肺栓塞,血栓大部分来自于深静脉血栓。长时间玩电脑、长时间坐飞机火车等,都很容易出现血栓。

静脉血栓也有可能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呼吸困难、胸痛、昏厥,甚至猝死等。

哪些人更容易招上血栓
血栓形成部分年龄、时间,而且血栓形成后是没有症状反应的,即便是在医院做各种检查也难以查出端倪,因此以下人群要特别注意:

1.高血压人群
以前发生过血管事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和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人群要特别小心。其中,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

2.遗传人群
包括年龄、性别及一些特定的遗传特征,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

3.肥胖和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4.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受损。

5.长时间不动的人
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几乎所有住院患者至少存在1个发生静脉血栓的高位因素。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

血栓易患,同时也易预防

1、参加体育活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2、饮食方面
高密度脂蛋白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3、药不能停
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使血液流畅作用,每天三次,每次服三片。

4、喝水,很重要
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000-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