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初患糖尿病,应该做哪些进一步检查

2017年10月11日 132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糖尿病一般确诊后都要做那些检查进行评估哪?下面一一介绍:


首先必须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来确定是否是糖尿病。

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参考范围】: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

●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无高血糖症状,应在不同的时间内复检测进行确认。

确诊糖尿病后要做以下化验

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

(1)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尿酮体测定:如结果显示 或 ,即表示尿液中含有5~160mg/dl酮体。

(3)C-肽测定:胰岛素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和同样一个分子的连接肽,简称C-肽。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换言之,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所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临床价值:①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直接测定C-肽,以判断病情;②可鉴别各种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③定期测定C-肽浓度,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病情轻重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6)肝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

(7)尿的检查: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累情况;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除了血和尿化验外其他特殊检查

(1)心脏及下肢血管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没有心脏病症状不等于心脏没有问题,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此外,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可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

(2)血压检查: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理想目标是120/80mmHg左右。

(3)眼科检查: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失明,应定期和常规进行眼底检查。眼科检查可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这些病变可引起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X光胸片检查: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5)腹部B超检查: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无胆囊炎、胆结石、肾脏病变、胰腺钙化或结石等。

(6)骨密度测定:有助于发现骨质疏松症。

(7)神经科检查: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另外,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肌电图检查可了解有无身神经病变。

(8)CT检查:患者一旦出现手脚不灵便,意识改变,口角歪斜,喝水呛咳等,应做头颅CT检查,以便明确有无脑出血或脑梗死。

糖尿病患者定期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不但能预防和及时发现糖尿病各种并发症,还能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个月查一次:血糖、血压、体重、足部、皮肤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等同于正常的血糖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5~10mmol/L。当然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提高检查血糖的频率,特别是在胰岛素治疗初期或调整胰岛素治疗剂量不久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导致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应主动观察足部有无畸形、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足背动脉搏动及局部受压情况,选择宽松的鞋袜,避免皮肤损伤。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比普通的高血压患者低10mmHg以上,最好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测体重,可以通过体重指数来判断体重情况,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体重指数正常值为18.5—24,过重为>25,肥胖为>28。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和运动来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应保持稳定,如果糖尿病患者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应提高警惕,并寻找原因。

一季度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意识到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对糖尿病病情判断的重要性,非常重视这两项指标,并且把这两项指标作为控制糖尿病的标准。其实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只是测量当天的血糖水平,容易受测量当天抽血时间、进食、情绪、活动等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能够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更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蛋白应控制在6%~7%。

半年查一次:眼底、肾功能、心电图血脂、心脏超声

糖尿病可引起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做一次相关体检,如肾功能、血脂、心电图、心超、眼底检查等,必要时脑部CT,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应意识到以上各项体检的重要性,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不只是单纯的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重视保护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