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高血压一定要吃药吗?

2017年05月01日 26947人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升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40~50岁的中年人将成为高血压的主力军。
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血压明明已经升高,可是他们往往不愿面对现实,不承认自己血压高。这种逃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加重病情。

而且得了高血压并不意味着要吃一辈子药,我们就来详细讲讲高血压吃药哪些事儿。
有些高血压,可以不吃药

我们先来说说哪些患者可以不吃药:

1、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仅仅在医院诊所测量血压高(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自测血压和/或动态血压正常(<135/85mmHg),白大衣高血压相对于来说是种「良性状态」,可以先不吃降压药。

不过这类患者平时容易受压力、情绪、外界的影响,导致血压波动,所以一定不能忽视血压的监测。同时在生活上也要注意,比如保持情绪稳定、戒烟、低盐饮食、锻炼和减肥等,并定期随访24小时动态血压。

2、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正常者

高血压,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跟遗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很多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减体重,使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案例:一个40多岁的男性病人,体型肥胖、爱吸烟不爱运动,不吃药的时候血压200/100mmHg,服用4、5种降压药才勉强达标(140/90mmHg左右)。

后来我反复提醒他重视减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后来血压逐渐平稳,慢慢减药,最后停药,停药之后坚持健康的生活,血压一直保持正常。

3、部分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即病因明确的高血压。查清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需要吃降压药的情况

1、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不能达标者

虽然改善生活方式对控制高血压有很大帮助,大部分的患者仅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并不能使血压降到标准范围,这些患者需要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2、有出现心、肾、脑等器官受损者

所以在刚发现高血压的时候,医生都会建议患者至少进行生化检查(包括肾功能和电解质)和尿蛋白、心电图。这就是来检查患者有没有器官损害的。

高血压可以导致蛋白尿、肾脏损伤甚至尿毒症,而肾脏疾病同样可以导致高血压,所以定期检查尿蛋白、血清肌酐,非常重要。

心电图也很重要,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在心脏超声没有明显异常的时候,心电图可能就会有轻度的变化。

如果有器官的损伤,意味着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大,为了降低风险,必须用药积极控制血压。

大家千万不要惧怕吃药,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后果往往很严重,而且无法逆转,到之后再后悔没有早吃药,就来不及了。

案例:一个40多岁的男性,由于觉得血压高没啥症状就不控制,等到出现胸闷气喘了,才去就诊。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的形态已经出现异常,而且功能明显衰退。肾功能检查结果也显示严重受损,心脏问题还可以通过控制血压、药物改善心功能来慢慢调整。肾脏一旦出现损害,多数回天乏力,最后也只好透析或者等肾移植了。


3、隐蔽性高血压

隐蔽性高血压是指在医院、诊所测量血压正常,而诊所外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高于正常。这类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血肌酐升高、蛋白尿等,可以引起心、肾、脑等器官损害,需要口服降压药。

日常量血压很重要

有些高血压患者,以为吃了药就一切OK,其实不然,高血压最需要自我管理,自测血压是自我管理最重要的部分。

最好每天能测量三次血压:

早上起床后;

下午4:00~6:00;

晚上睡前。

尤其是清晨血压控制非常重要,清晨血压控制不佳是出现心脑肾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医生根据病人的自测血压结果来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可以到达更好的疗效。

希望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可以正视高血压,积极地寻求医生的帮助,管理好自己的血压,保持身体的健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