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肿瘤科糖皮质激素的正确用法,你用对了么?

2017年11月01日 1338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lucocorticoids,GCs)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抗毒素、影响代谢等作用,在临床使用价值大。但不合理地使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GCs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面举实例介绍肿瘤科如何合理使用GCs。

1
适应证

1.抗肿瘤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等;

2.辅助抗肿瘤治疗,包括上腔静脉综合征、颅内压升高、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或肿瘤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防治肿瘤相关不良反应,主要用于某些抗肿瘤药物给药前的预处理、放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止吐治疗和炎症损伤的抗炎治疗等。

2
禁忌证

禁忌证包括对GCs过敏、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但是,在必须要使用GCs的情况下,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GCs。

3

用药剂量和疗程

1.抗肿瘤治疗

如非霍奇金淋巴瘤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应选择不同的GCs剂量与疗程。若采用CHOP方案,选择泼尼松100mg/d,po,d1-5;若采用CVP方案,则选择泼尼松40mg/(m2·d),po,d1-5[1]。

2.辅助抗肿瘤治疗

如缓解恶性肿瘤所致的脑水肿[2],一般建议静脉给予10mg,之后肌内注射,一次4mg,每6小时1次,直至脑水肿症状消退,并于5-7日逐渐停药。用于脑瘤的姑息治疗时,一次2mg,一日2-3次。

3.防治肿瘤相关不良反应

3.1.肿瘤病人在放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70%-80%,为了控制和改善恶心呕吐,NCCN、ASCO及我国止吐指南[3,4,5]均推荐在使用止吐药NK-1受体拮抗剂和5-HT3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控制恶心呕吐,且对加强治疗延迟性呕吐效果更佳。对于不同致吐风险的化疗方案,使用地塞米松的剂量和疗程均有不同,具体用量见下表。



表1不同致吐风险的化疗方案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量

3.2.在使用某些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培美曲塞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给予地塞米松进行化疗药物的预处理。用药剂量及目的见下表。


表2化疗药物的预处理时地塞米松的用药剂量及目的

注:d-1,1,2*:化疗前一天,当天,后一天。

4
常见的不合理用药


1.经常用于感染病人的退热和止咳

激素无抗菌作用,只在严重感染时与足量的抗菌药物同用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一般感染使用激素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促使感染扩散,病情加重,病程延长。

2.常用于治疗非炎性疼痛

肿瘤病人多伴有疼痛,GCs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抑制炎性介质浸润和渗出,消减细胞间质水肿,可作为辅助用药缓解炎性相关疼痛。GCs不应长期用于治疗非炎性疼痛,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慢性癌痛应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使用止痛药物。

3.临床习惯输注人血白蛋白或成分血前给予GCs预防过敏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预防性用药有益。具有轻度过敏反应既往史的患者,可直接输血,无需预先用药。如果再次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可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全身性抗组胺药物,也可采用针对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的干预措施,但至今没有激素类药物使用的研究报告[6]。

5
药物相互作用

GCs是细胞色素P450酶的底物,其主要经CYP3A4酶代谢。而很多药物也须经CYP3A4酶代谢,当GCs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其代谢有可能被显著改变,使其药效减弱或毒性增加。因此,临床使用如下药物时,需要做相应处理,如注意用量、调整剂量或监测相应指标等。

1.利尿药(如噻嗪类或呋塞米,保钾利尿药除外)

结果:合用可过度失钾,引起低钾血症。

2.NSAIDs

结果:合用可增加消化道出血和溃疡发生率。

3.巴比妥类药、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

结果:合用可促进GCs代谢,使其作用减弱。

4.抗凝血药、口服降糖药

结果:合用可减弱以上药物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