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751条结果

  • 胃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生长在胃内的息肉称之为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绝大部分胃息肉是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胃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大约三分之二的息肉出现在60岁以后的人群。很多胃息肉的发生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区和人群胃息肉发病率也比较高。绝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而且也只有一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倾向,需要积极的治疗。直肠管状腺瘤是肠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因为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癌变可能,几率非带小。因为有癌变及复发可能,所以
    张连通 主任医师 2018-09-07 06:59:58
  • 随着胃镜越来越普及,我们经常看到胃息肉这个词出现在胃镜报告上,那么什么是胃息肉,有了胃息肉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胃息肉是一组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或黏膜下的胃内局限性隆起性良性病变。1.胃息肉的分类1)组织学分类: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还有错构瘤型息肉等少见类型。胃底腺息肉又称为Elster腺囊肿,与萎缩性胃炎无密切相关,且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低。增生性息肉可见于胃组织的任何部位中,于胃窦部常见,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大小不等,大多数增生性息肉的最大径1cm,最大的可达12cm大部分是广基性息肉,大的增生性息肉通常可有蒂或有亚蒂。腺瘤性息肉常单发,多见于胃窦部
    赵蕊 主治医师 2019-03-27 17:59:16
  • 胃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生长在胃内的息肉称之为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绝大部分胃息肉是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胃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大约三分之二的息肉出现在60岁以后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似。很多胃息肉的发生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区和人群胃息肉发病率也比较高。绝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而且也只有一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倾向,需要积极的治疗。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
    肖平华 主治医师 2020-02-02 08:24:33
  • 1.胃息肉的分类1)组织学分类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还有错构瘤型息肉等少见类型。胃底腺息肉又称为Elster腺囊肿,与萎缩性胃炎无密切相关,且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低。增生性息肉可见于胃组织的任何部位中,于胃窦部常见,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大小不等,大多数增生性息肉的最大径1cm,最大的可达12cm大部分是广基性息肉,大的增生性息肉通常可有蒂或有亚蒂。腺瘤性息肉常单发,多见于胃窦部,此类发育异常的上皮细胞,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典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肠化生的胃黏膜上皮上出现。炎性息肉是胃黏膜组织的良性增生,息肉多无蒂,体积小。其腺上皮细胞增生旺盛,且排列异常拥挤
    刘烽 主治医师 2018-09-19 07:28:23
  • ☆遗传因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吸烟:吸烟会增生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
    张翠菊 住院医师 2018-11-26 22:37:19
  • 遗传因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吸烟:吸烟会增生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
    许吉成 副主任医师 2017-05-08 21:47:42
  • 胃息肉的专病专药卢医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临床大多数都为增生性息肉,好发在胃体、胃窦部,一般直径小于2cm。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中医上虽然没有“胃息肉”的记载,但“息肉”一词,最早见于《内经》:“肠蕈
    刘维忠 主任医师 2019-09-28 06:30:18
  • 胃息肉的专病专药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临床大多数都为增生性息肉,好发在胃体、胃窦部,一般直径小于50px。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中医上虽然没有“胃息肉”的记载,但“息肉”一词,最早见于《内经》:“肠蕈如何
    刘维忠 主任医师 2019-05-12 09:07:30
  • ☆ 遗传因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 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 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 吸烟:吸烟会增生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
    胡迎宾 副主任医师 2017-08-03 17:12:11
  • 胃息肉<5mm者多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但未必是由胃息肉引起,胃炎同样会引发腹胀等症状;胃息肉较大,甚至表面糜烂出血、溃疡出血者,均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反复大便潜血阳性、慢性贫血症状等。出血量相对较多者,大便会转变为黑色。若胃息肉血管丰富,出血量大、速度急时,可出现呕血现象,但相对少见。
    龙靖华 副主任医师 2021-03-31 21:24:45
1 2 3 4 5